当前位置: 外文局 > 媒体关注
【澎湃新闻】看展览|外文局主办多国“疫•镜——国际抗疫影像纪实”云展
发布时间:2020-07-02    来源:澎湃新闻
[字体:]

2020年注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年。新冠疫情在中国春节前暴发,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根据最新统计,截至7月1号,全球确诊病例已达到1050万例,死亡病例突破50万例。人类的命运在病毒面前再一次被聚合到了一起,悲伤压抑的,温暖人心的,平日里隐藏的情绪在疫情面前不断地被放大……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下,由中国外文局联合韩国首尔市政府,埃及七日报,意大利特莱卡尼文化集团,俄罗斯俄罗斯报等机构主办的“疫·镜——国际抗疫影像纪实”线上云摄影展拉开了帷幕。展览精选了来自中国,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27个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媒体机构与摄影师的200余幅摄影作品,试图通过影像记录人类当下艰难的时刻,记录那些失序的瞬间,并让影像彼此相连行成一座桥梁,跨越国境,跨越种族,跨越文化,让70亿人通过一种人类普世价值下的情感共振紧紧相连,共同面对当下的危情时刻。

这次的线上云展由一张以几百幅小图组成的医护人员肖像为开篇,分成了“突如其来,全球爆发”、“生命至上,人间大爱”、“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社会停摆,经济下挫”、“提振复苏,勇敢前行”,五个大的版块。展览通过线性叙事的观看方式,为观众展示了在疫情不同节点下的动人瞬间。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互相鼓舞的亲朋爱人,团结行动坚持抗疫的各行各业工作者,灾难下的包容,绝望中的互助,人类的躯体可能会被病毒所击溃,但人类的精神却拥有着无限弹性。这次展览的影像所记录下的时刻,并非只是“他们”,更是“我们”,是全人类在这一危情历史节点下的共同时刻。

一名佩戴口罩的男子行走在空荡荡的长江大桥。

2020.1.31中国武汉 摄影:无畏

一位行人走过空旷的红场。

2020.3.31俄罗斯莫斯科 摄影:谢尔盖•库克欣(Sergei Kuksin)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一位佩戴口罩的男孩在胜利广场。

2020.5.9俄罗斯圣彼得堡 摄影:罗曼•皮梅诺夫(Roman Pimenov)

新冠肺炎患者家属在赫亚·贡萨雷斯医院门口等待医护人员带来家人的消息。

2020.5.14墨西哥墨西哥城 摄影:马尔克•佩拉埃斯(Marco Peláez)

为防止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华盛顿纪念碑附近实施交通管制。

2020.3.31美国华盛顿 摄影:德鲁•恩格尔(Drew Angerer)

牧师在教堂里主持一对新人的婚礼。因防控疫情,避免人员聚集,仪式现场没有邀请亲友。

2020.4.18美国阿灵顿 摄影:温•麦克纳梅(Win McNamee)

锡拉库萨省帕拉佐洛-阿克雷德市镇进行消杀作业。

2020.3.15意大利西西里岛 摄影:亚利克斯·马杰里(Alex Majoli)

展览目前计划将陆续以八种语言,在海内外多个国家线上展出。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主任姜永刚表示,若今后疫情好转,有可能还会考虑进行线下多国巡展,并制作画册以及一系列影像周边产品。我们也采访了人民画报社总编辑李霞以及从武汉一线回来的人民画报社摄影记者段崴,对此次展览的策划经过和影像故事进行更详细的解读与报道。

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2020.2.17中国武汉 摄影:肖艺九

方舱医院里一位护手向躺在病床上正在读书的患者竖起大拇指。

2020.2.5中国武汉 摄影:柯皓

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儿童健康国家医学研究中心,一名医生与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击掌,鼓舞小朋友战胜病毒的信心。

摄影:伊利亚•比塔列夫(Ilya Pitalev)

澎湃新闻:举办本次疫情摄影作品线上展览的起因是什么?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策展的大致经历。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最初的动机还是出于一种媒体责任感,我们希望也能在当下这个节点做出一点事情,记录下这个时刻。正好我们(人民画报)也有四位摄影记者参与了一线拍摄,以此为契机,我们便策划了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大概准备了两个多月,外文局的许多驻外机构和国外合作伙伴也提供了很多协助。

一名男子从抗击疫情的巨幅海报前走过。海报上写着:“团结一致,无所畏惧。”

2020.3.22意大利那不勒斯 摄影:卡洛•赫尔曼(Carlo Hermann)

四名盲人行走在历史中心区,并请求行人们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2020.4.16墨西哥墨西哥城 摄影:马尔克•佩拉埃斯(Marco Peláez)

澎湃新闻:“疫:镜”这个名字代表了怎样的一种/或者多种层面的含义。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这个很难去具象说明,“镜”可以指镜头里的人,也可以指镜面中的自己,中文有自己的优势,言简意赅,不言而喻。

澎湃新闻:这次展览最终选出的世界范围内200多张照片,其中的评选依据是什么?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我们的硬标准是照片必须要能引起人们的共情,在这个基础上,又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一种差异性以及文化多元性。软标准是虽然疫情下的状况复杂,有好有坏,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更多地展示那些体现人性光辉的图片,让人们重拾信心。

西班牙广场,一对情侣戴着口罩亲吻。

意大利罗马 摄影:克劳迪奥•布鲁福拉(Claudio Brufola)

北京协和医院援汉医疗队准备返程,武汉市民向医疗队队员伸出大拇指致意。

2020.4.6中国武汉 摄影:陈建

市民在阳台演奏音乐,为医护人员鼓劲。

2020.3.19意大利西西里岛莫迪卡 摄影:亚利克斯·马杰里(Alex Majoli)

澎湃新闻:主办方/策展人在参与策展、观看挑选这些影像作品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或者某一张图、某一个场景深深打动了你们?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我们多次在观看照片时几近落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张医护人员抱着新生儿的照片,新生儿的妈妈被新冠病毒感染,但婴儿却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健康出生。人类总是有一种新生的希望,再大的灾祸,也能呈现出人性的光辉。

协和医院西院区,患有新冠肺炎的产妇通过剖腹产顺利产下了一名未受感染的新生儿。

2020.2.26中国武汉 摄影:陶冉

大街小巷行人伫立默哀,举城深切哀悼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2020.4.4中国武汉 摄影:陈建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疫情之下,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这次的展览又是否体现出这样的价值观?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各国之间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当你看这些照片的时候,你会发现全世界摄影师拍摄照片的视角都非常相似,说明面对灾难,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中国的抗疫过程给了国外很多经验,同时国外的抗疫过程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感动。我们希望能减少宣传的意味,通过展现不同国家的感人瞬间,让全世界团结在一起,让人民燃起希望。

在有着“陆地航母”之称的武汉动车段存车场,高铁动车组蓄势待发。4月8日零时,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对外交通有序恢复。

2020.4.6中国武汉 摄影:徐讯

市民在悬挂有法国国旗的阳台上鼓掌,为医护人员鼓劲。

2020.5.3法国巴黎 摄影:谢诺(Chesnot)

委内瑞拉国家马戏团成员走入社区,为“社会隔离”下居家的人们表演。

2020.3.24委内瑞拉加拉加斯 新华社 供图

道顿堀商圈的街道上挂着中日双语的“挺住!武汉”标语。日本各界人士以不同的形式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油鼓劲。

2020.2.1日本大阪 新华社 供图

澎湃新闻:身为摄影记者,能否请段崴老师讲述下亲赴一线的感受。

中国外文局·人民画报:工作挺紧张的,和我一起去的同事们也很拼命,最吃紧的时候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经常电话发烫、嗓子嘶哑。在这期间我们也见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深深体会到了“医者仁心”四个大字的含义。环境很压抑,但大家都怀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那些生理上的疲惫和心理上对危险的顾虑,也就不知不觉地抛在了脑后。

4月8日,随着“离汉”通道开启,停驶多日的武汉长江轮渡恢复运营。久违的汽笛声,久违的武汉城市记忆。武汉人宋大姐已经很久没出门了。为了工作,她要从汉口赶到武昌,她选择了轮渡。“空间开阔,通风,更安全些。”宋大姐说,太久没有好好看看武汉的样子了,想哭。

在外文局和人民画报社编委会的直接指导下,在后边编辑团队的有力支援下,我们记录并展现了武汉恢复元气的点点滴滴。

东西湖方舱医院指挥中心,医护人员在紧张忙碌地工作。

2020.3.4中国武汉 摄影:段崴

武昌方舱医院,两位医疗队队员在等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时靠在一起小憩。

2020.3.10中国武汉 摄影:费茂华

陕西援汉医疗队队员在出征前都剪了短发,以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2020.3.1中国武汉 摄影:刘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汉医疗队护士耿娜。

2020.2.22中国武汉 摄影:李舸


展览时间:2020年6月29日起

展览地点:网络云展 http://www.china.com.cn/yijing/ch/node_8019063.html

主办方:中国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