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媒体关注
杜占元:强化综合传播优势 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

发布时间:2022-03-17    来源:《国际传播》
[字体:]

《国际传播》庆祝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特刊(2021年第6期),刊发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署名文章《强化综合传播优势 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以下为文章全文:


强化综合传播优势 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

杜占元


【内容摘要】2021年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同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一样,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探索发展中讲述中国巨变,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时代风貌,在开拓奋进中勇创世界一流。面向未来,中国外文局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奋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际传播;融合创新;中外交流


在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百年历程中,国际传播工作始终肩负着向世界各国人民传递党的声音、介绍中国发展、推动文明互鉴、增进理解认同的重要使命。2021年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新中国的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事业也走过了72年的历程。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回溯从筚路蓝缕走向光辉绚烂的发展之路,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始终扎根中华文化的丰厚土地,把握中国发展的时代大势,在全球风云中勇立潮头,在技术变革中与时俱进,书写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绚丽篇章。

一、在探索发展中讲述中国巨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下设新华通讯社、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北京新闻学校等机构,其中的国际新闻局就是中国外文局的前身。从那时起,中国外文局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外宣需求,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使命,以书刊对外出版发行为手段,同党领导下的其他外宣机构一道,开启了向世界宣介新中国、讲好中国建设和发展故事的壮阔历程。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中国外文局不断推动国际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手段、渠道等的变革与创新,在中外交流的舞台上持续演奏出华美的中国乐章。

创建书刊外宣新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外文书刊系统宣介新中国情况、传递人民政府声音,是突破西方围堵和封锁,争取各国人民理解、认同和支持的迫切需要。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中国外文局汇聚了一批满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的知识精英,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出版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文献》等多语种图书,创办了《人民中国》《中国报道》《人民画报》《中国建设》(现《今日中国》)《北京周报》等新中国第一批外宣期刊,逐步构建起外文书刊编译出版发行体系。在此后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外文局出版发行了外文版《毛泽东选集》等领袖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政府白皮书,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解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精品力作,推出了“土地回老家”“大江之源”“大运河之旅”等许多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的中国故事,述说着新中国的沧桑巨变。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从1953年起,中国外文局开始有计划地编译出版我国的文学巨著。《论语》《周易》《孙子兵法》《离骚》《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50多位作家的现代文学作品,就是首先由中国外文局成批、成规模介绍给国际读者的。此后的几十年间,又陆续推出了“熊猫丛书”“中华文化与文明”“大中华文库”等系统介绍中华文化的丛书。从先秦文学到现当代文学,一批又一批经典著作经由中国外文局编译出版后摆上外国读者的书桌,在世界文明之林中努力开拓东方文明的园地。

当好海外传播拓荒者。中国外文局所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国际书店于1953年参加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这是新中国出版业首次走出国门、亮相国际书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1958年,中国外文局在香港开办和平图书公司,又陆续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开设分支机构出版发行中国图书。改革开放后,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与各国的交往日益加深,国际传播更加凸显沟通中外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外文局率先开展了书刊海外本土化工作,在国外建设本土化机构,实行选题策划、出版发行“两头在外”,增强了对外书刊的针对性。目前,中国外文局已建立26家驻外机构,本土传播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促进翻译事业蓬勃发展。作为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主管单位,整合运用行业资源开展对外交往,成为中国外文局新时期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1986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首次成功主办了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世界语者参加大会,有效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翻译界权威机构的代表共约1500人参会,这是国际译联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举办国际翻译界的盛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广泛,社会各界对翻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建立翻译资格考试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中国外文局于2003年组建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开始组织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考评工作。18年来,累计报考人数168万余人,20.3万余人取得合格证书,培养选拔了一大批语通中外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拓展网络传播新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带来从未有过的革命性影响,推动世界进入“数与网”的全媒体时代。中国外文局敏锐感知到互联网传播时代的到来,于1997年创办中国新闻网站并接入国际互联网络,2000年组建的中国网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多语种专业外宣网站。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已发展为拥有10个语种、11个文版的综合性外宣门户网站。该网推出的英文短视频评论节目《中国3分钟》开播6年来,在海外社交媒体等渠道的总阅读量超过24亿人次,成为新媒体国际传播的“现象级”产品。

二、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时代风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中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另一方面,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传播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目标要求。中国外文局以贺信精神为指引,以融合发展为方向,着力创新国际传播的理念、内容、手段、机制,强化综合传播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国际传播特色。

以思想宣介为统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国际社会了解新时代中国、理解中国发展秘诀的“金钥匙”。中国外文局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国际传播工作,积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翻译出版和对外宣介工作。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已出版34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习近平总书记署名著作、论述摘编、讲话选编相继出版,每年在国内外举办著作首发式、读者会、研讨会和以治国理政、全球治理等为主题的重大活动十余场,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打开了思想之窗。“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专题网站上线运营,推出“中国习观”“习语用典”等深度报道、言论评论、多语种品牌栏目和融媒体产品,组建新时代治国理政研究中心,推出《中国减贫的全球认知和经验启示》等研究成果,有效增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认同。

以智库研究为先导。国际传播理论创新源于对实践的不断探索,理论创新的成果又为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了新的路径指引。中国外文局始终重视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工作,并于2017年在原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等重大课题,开展大量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努力打造国际传播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重镇高地”。目前,研究院每年推出各类舆情和研究产品7000余篇,搭建了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等多个国内外交流研讨平台,打造了“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关键词”等知名品牌产品,为中央决策和各领域国际传播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发传播技术、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在信息化浪潮中,中国外文局加快实施新媒体融合传播工程和“智慧外宣”工程,推动传统内容的数字化以及国际传播产品形态的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数据化、智能化,着力丰富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能。围绕重大主题、重大国际关切和重大舆论斗争,精心打造“聚焦中国”“第三只眼看中国”“视界中国”“对话太平洋”等多语种融媒体品牌产品,建设海外社交平台网刊账号集群。2020年以来,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交流受阻等困难,在国内率先开启国际“云”交流模式,组织云论坛、云推介、云座谈等各类“云”活动,邀请50多个国家的嘉宾参与线上交流研讨。面向海外考生开发国际中文通用翻译能力测试居家网考系统,首次考试吸引了来自55个国家的2300余人参加。利用数字化手段开拓文化传播新领域,培育动漫、文创等新业态,打造外宣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和国家级人工智能翻译平台,依托亚马逊“中国书店”、中国国际云书馆等数字化海外营销推广渠道,推动中国出版物海外落地。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国际传播工作拓展空间、增强效能增添了强劲动力。

以讲好故事为手段。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外文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重大主题和外交外宣活动等精心设置议题,运用全媒体形式,让生动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走近更多国外读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派出记者团队赴武汉一线采访报道,发布15个语种的抗疫主题稿件16万篇,策划制作8个语种的纪录片《中国抗疫志》,推出49种多语种中国抗疫出版物,全景展示中国的抗疫历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15个语种的稿件8000余篇(条),全平台总浏览量超过6.8亿次,推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系列产品,举办“时代楷模——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影像展,实施对外出版“百年百本”工程,集中打造《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志》等100种中国共产党主题多语种图书方阵。近年来持续打造的“读懂中国”“大美中国”“辉煌中国”“人民中国”“丝路百城传”等品牌丛书,为国际受众感知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精品。

以协同合作为助力。中国外文局发挥专业机构在国际传播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面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协同合作,更好服务多主体、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连续十余年组织召开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与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天津、云南、海南、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一批高校和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完善协同协作机制,在思想宣介、打造品牌、联办活动等方面实现了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奋力奏响外宣交响曲。同时,与各国同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传播,共建近50家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和10家中国图书中心,在对象国策划、出版和展示中国主题图书;与20余家全球知名媒体合作传播中国声音,与各国智库、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中国课题联合研究,有效提升了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传播效果。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人才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中国外文局在国际传播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离不开杨宪益、林戊荪、爱泼斯坦、沙博理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名家大师。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开展首席翻译聘任和骨干翻译培养工作试点,坚持在重大外宣任务和重点外宣项目中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专业人才的动力活力。目前,共有147名同志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同时,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重点开展全国外事、外宣、外贸等领域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承办发展中国家新闻官员和媒体人员培训,为国际传播和交流事业薪火相传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在开拓奋进中勇创世界一流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以大思维大战略鲜明指出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任务与方向,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外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致中国外文局的贺信精神,坚持不懈推进国际传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国际传播业务融合发展,在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国际传播机构的征途上不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全面聚焦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对外出版发行和宣介推广作为统领性工作,以最高要求、最高水平、最高标准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对外出版发行工作。发挥多语种、多平台、全媒体优势,建设运营好“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专题网站,推出一批深度报道、言论评论、多语种品牌栏目和融媒体产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各领域多点发力,着力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努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对外话语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专项研究、内容创新、对外译介和成果转化,打造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内容策源地、译介示范地和传播新高地。深化理论研究,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内容要点和逻辑框架。扎实开展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高端语料库、智能翻译平台和中国话语叙事创新案例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利用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度传播和主题出版优质资源,打造权威发布机制和传播矩阵,推出对外话语叙事精品读物和创新产品集群。推动以外国人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加强议题设置,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的故事。

积极创新中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内容形式。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长期目标,将新闻舆论、文化传播和人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做好面向国际青少年的传播,组织好“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持续开展“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悟空杯”中日韩青少年漫画大赛以及影像大赛、新媒体大赛等国际赛事,深入开展国际中文通用翻译能力测试及汉语教材国际推广,为海外青少年感知中国提供多样渠道。进一步加强“云上”国际传播,围绕治国理政、全球治理、抗击疫情、减贫、气候变化等国际关切,组织开展高水平论坛和对话研讨,做精做深互联网和海外社交平台主渠道,建设国际传播文化科技产业园,用好中国国际云书馆、中国文化产品跨境电商出口服务平台等开展线上书刊发行推广。积极开展多领域国际合作,发挥海外本土化机构优势,与国际智库、媒体、出版发行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不断扩大知华友华国际“朋友圈”。

有效完善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业务格局。落实中央赋予的新职能、新定位,全面加强在思想宣介、新媒体传播、文化传播、行业引领服务、外宣协同协作等方面的职能、机构与人员配置。以中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组建美洲、西欧与非洲、中东欧与中南亚、亚太四家国际区域传播中心,加强面向对象区域的精准化传播。成立文化传播中心,强化以民间方式促进中外交流和文明互鉴。整合组建翻译院,服务国家重大翻译工程和语言能力建设需要,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翻译事业加快发展。整合组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打造对外宣介中国的权威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等单位职能,深化局属文化企业改革,优化海外机构布局,形成资源集约、功能完备、优势突出的全新国际传播格局,在新时代大外宣格局中更好发挥作用。

同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一样,中国外文局的每一步发展,都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外文局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奋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