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要闻
杜占元:在交流互鉴中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

5月15日,杜占元局长在《人民政协报》第09版发表署名文章《在交流互鉴中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全文如下:

在交流互鉴中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中国外文局局长、全国政协常委 杜占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凸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与前途命运的大国责任意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也更加重要。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声一无听”“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观念,阿拉伯和西方世界的天文、历法等文化成果与茶叶、丝绸、陶瓷等中国文化名片在丝绸之路交汇,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建筑、语言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不断探索中,找到了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出路,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不断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交流互鉴中生生不息,也为世界提供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典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也蕴含着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文化倡导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相处之道,讲究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合作理念,秉持天下为公、博施济众的济世情怀,传承民为邦本、重义轻利的治理传统,涵养仁者爱人、民胞物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境界,这些丰富的思想理念,展现出中华文明的独特神韵,滋养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也蕴含着世界文明所共有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这些蕴含共同价值的思想智慧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重要力量。

中华文明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近代以来西方以资本取利、环境污染、社会分化为代价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基于自身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滋养,对现代化进行了独立自主的长期探索,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成功走出了一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从流传千年的“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和“民为邦本”的治理理念出发,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持续努力,使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同时,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传统理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缔结并积极履行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与各国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所在。

中华文明在当代的蓬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不仅书写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彰显了人类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样性,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了新的智慧。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德国总理舒尔茨时指出,“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剑桥大学学者马丁·雅克认为: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明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今天,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正在受到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逆全球化等多种挑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远见卓识来克服政治利益的短视。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国际论坛、研讨会、文化赛事、展览展示等,还发起设立了“兰花奖”以鼓励表彰那些在中外文明交流对话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国际人士和机构。我们愿与国内外各界机构和有识之士深化合作,共同为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