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杜占元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23-09-15    来源:中国外文局
[字体:]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以下摘编自致辞全文:

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上的致辞
(2023年9月15日,北京)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高度,精彩阐述了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相处之道。昨天,习近平主席向此次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今天的平行论坛以“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为主题,推动文明对话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文明同属人类文明代表,平等包容是和谐共存的内在要求。当今时代,多元文明浸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日常。在中国,人们欣赏《天鹅湖》和《图兰朵》,练习瑜伽和跆拳道,孩子们则会为希腊神话和《一千零一夜》着迷,还有很多人走出国门,实地游览金字塔和卢浮宫,亲身体验桑巴和探戈的魅力。与此同时,中国的兵马俑吸引着五大洲的来客,中医在许多国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些不同文明孕育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为全人类所分享,都为人类文明的大厦作出了贡献,所有文明都值得尊重,所有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

不同文明各具特色优势,互学互鉴是迈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同文明之间也是如此。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对外交流史,玄奘西行印度、鉴真东渡日本、郑和远航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启迪我们,文明互学互鉴带来了物产的丰富、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价值的认同,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实现和平共赢。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都面临现代化的时代课题,丰富多样的现代化道路更需要加强互学互鉴,更需要以开放心态搭建平台和机制,推动互学互鉴不断深入。

不同文明同处一个地球,共同体理念是应对共同挑战的价值基础。全球化时代,昔日被山海相隔的不同文明已经相互联系起来,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极端气候、核安全等问题,关系所有文明和人民的福祉,需要全人类携起手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例如,面对贫困这个人类共同挑战,中国既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帮助,也积极伸出援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贡献。据世界银行研究,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我们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来,已逐渐成为不同文明的共识、常识,也将为人类解决一个又一个共同挑战汇聚磅礴力量。

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各国文化机构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时代责任。

一是深入挖掘文明内涵。我们倡导秉持包容互鉴的态度,发挥媒体、出版、人文交流等在传播知识、交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不同文明成果的多角度阐释,广泛传播各国文明精华和文化精髓,增进民众之间的认知和理解。

二是高度重视科技赋能。我们倡导顺应文化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重视科技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科技向善,使科技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积极力量。

三是积极筑牢翻译桥梁。我们倡导推动各国翻译界及国际译联等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合作,实施各国文化经典互译,促进全球翻译事业发展,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四是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我们倡导通过智库充分挖掘阐释不同文明中蕴含的共同价值,为文明传承发展和互学互鉴提供理论支撑,搭建联合研究平台,开展知识分享,参与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拉紧民心相通的纽带。

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推出了“读懂中国”“大中华文库”“熊猫丛书”等介绍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丛书,举办了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和合文化全球论坛等一系列人文交流对话活动。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还将发布多语种版的《中国关键词》文明互鉴篇和传统文化标识篇等成果。

上周,中国外文局举办了首届“兰花奖”颁奖典礼,这个奖项由外文局发起,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为文明互鉴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推出一年来广受欢迎。来自不同国家的10位获奖者,每个人都有一段投身文明互鉴的感人故事,这让我想起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在昨天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兰花奖”以及由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等共同主办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等系列文明交流对话活动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接下来,我们还将举办202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我们期待与有志于文明互鉴的各国、各界同仁深入交流、深化合作,为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平台、拓展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