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要闻
杜占元:大力提升国家翻译能力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24-04-03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4月2日,《光明日报》刊发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杜占元署名文章《大力提升国家翻译能力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下为文章全文: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要求。中国翻译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翻译行业融通中外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翻译界的贡献。

团结引领行业,提升国家翻译能力

作为我国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翻译协会始终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为根本宗旨,以联结中外、沟通世界为职责使命,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术赋能等多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体现新担当。过去一年,全国翻译行业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翻译任务,积极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出版、翻译和宣介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扩大行业规模体量,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中国翻译协会的单位会员总数已超过1700家,个人会员总数突破1万。截至去年底,经营范围包含翻译业务的国内企业超过62.3万家。其中,以翻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近1.2万家,全年翻译产值达686.4亿元,同比增长5.6%;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培训、政府外事交往成为各翻译企业业务量排名前三的细分领域。中国翻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不断提升,在全球翻译市场的份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中国翻译协会积极参与国际翻译界事务决策,成功申请并推动正式成立国际翻译家联盟亚洲中心,推荐多名中方专家参与国际翻译组织专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和亚洲翻译界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人才凝聚力不断提升,在高层次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中展现新作为。过去一年,我国翻译界积极推进翻译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翻译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人才储备,全国多语种翻译人才库建设初具规模,布局了48个语种,入库专家近6000人。健全培养体系,全国设立翻译本科或硕士专业的高校接近500所,其中“双一流”院校有116所;开设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的院校有132所,其中“双一流”院校有40所。加强调研论证,高校、行业、产业协同推动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扩大从业规模,我国翻译从业人员数量已达642万,除了传统的外语、翻译类专业背景外,10%以上的从业人员有数据处理、软件工程等技术类专业或国际关系、外交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翻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在学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翻译行业逐步形成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生动局面。

三是科技创新力不断增强,在提高翻译工作效能中实现新突破。过去一年,我国翻译行业聚焦翻译技术科学应用,举办翻译技术大赛,运用前沿技术推动翻译行业变革。截至去年底,我国注册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业务的有839家,相较于2022年增加近一半。对翻译企业的调研显示,52.9%的翻译项目不同程度使用了机器翻译,81.5%的翻译企业已经布局或有意愿布局大模型技术。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调研发现,七成教师表示所在院校设有翻译技术课程。这些都表明,新技术的发展对翻译行业发展和翻译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逐步形成。

服务国家大局,推进翻译行业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的回信明确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和翻译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聚焦国家需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故事。我国翻译行业应当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系统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要牢牢把握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翻译出版和重要思想对外宣介,打造翻译精品力作,助力区域国别研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要加强中国式现代化核心理念、重要词汇、文化观念的外译规范化工作,用好中译外研讨会商机制,牢牢把握中国话语第一定义权和解释权,推动时政话语对外译介传播更加精准、规范、有效。

二是加强协同联动,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中国翻译协会要发挥引领作用,广泛汇聚协会资源,打造具有引领性的知名品牌,以权威、优质、规模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与企业、高校等各界的深度合作。要加强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及学界、业界的协作联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培养国家所需、能担重任的应用型高端翻译人才。要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拓展与国际翻译家联盟及其区域中心、国际大学翻译院校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和各国语言学术机构、翻译组织的互动交流,广泛拓展国际人脉资源,加强同媒体、智库、文化企业的国际合作交流和互学互鉴,不断提升中国翻译界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我国翻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辩证看待新技术对翻译行业的影响,翻译人才引领技术赋能,智能技术放大人才价值。数字技术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翻译方式,也为翻译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翻译流程再造,为翻译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要不断探索大数据、物联网、5G、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赋能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实现多语种内容的批量翻译输出,发展远程翻译、线上同传等新业态,不断提高翻译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国翻译协会是广大翻译工作者的家园,将始终以会员需求为出发点,倾听会员声音、吸收会员意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更好发挥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中国翻译协会的主管单位,中国外文局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中国翻译协会工作,为促进中国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推动中国翻译协会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翻译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不懈追求。全国翻译行业工作者将与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同心、共担重任,持续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努力建设翻译强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杜占元,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2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