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要闻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22    来源:中国外文局
[字体:]

11月20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此次峰会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出席峰会开幕式及主论坛。

论坛现场

为倡导推动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论坛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建文、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学伟出席论坛并致辞。中欧论坛创始人、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作特邀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布《2024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

杨建文指出,本次论坛以“促进网络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为主题,就是希望进一步深化交流,汇聚共识,务实合作,通过互联网架设沟通桥梁,推动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互鉴,人民情感交流,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要坚持平等包容,构建共同愿景;坚持交流互鉴,促进相知相亲;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兴盛;坚持汇聚合力,拓展合作成果。要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平台作用,集思广益,分享创见,增进共识,持续深化文明文化交流互鉴,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杜占元致辞

杜占元指出,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昨天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又发表了视频致贺,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提供了重要指引。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浪潮,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新阶段迎面而来之际,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命题越发引人关注和深思: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日渐融合,网络已经成为最具文化塑造力的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塑造具有两面性,网络健康发展有赖于人类文明的滋润涵养;科技进步深化了全球化进程,网络应充分发挥文化交流互鉴主阵地的作用,让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标志。

张学伟致辞

张学伟指出,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是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根基的可靠保障。要以创新为桨,在赓续浙江文脉中弘扬中华文化;以开放为帆,在推动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国担当;以包容为舟,在倡导和合理念中凝聚文明共识。浙江将深入挖掘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的宝贵资源,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和合共生,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构建和合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文明共识、贡献文化力量。

高大伟特邀致辞

高大伟表示,在文化、科技和经济力量的塑造下,全球化的形式确实在不断变化,但我们的相互依存程度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近年来,“信息茧房”现象愈发显著。当互联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时,它是有价值的;但如果它把我们困在认识的孤岛上,那么它就成了问题。人工智能是能够推动进步和创新的强大工具,但我们必须警惕其影响。如果不加以审慎管理,人工智能可能会强化社会偏见,放大其处理的数据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和不平等。作为全球化的倡导者,我们肩负着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包容性以及平等获取知识和资源的责任。

论坛邀请了中外网络文化领域有关专家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文化交流杰出案例的参与者、网络大V、互联网企业负责人等各界代表开展交流探讨。与会嘉宾分享了各国支持网络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交流了文化领域研究成果以及网络文化传播中的经验感悟,在思想、智慧的碰撞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于运全介绍《2024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

于运全介绍了《2024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的主要内容。该报告作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品牌性研究成果,已连续两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发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报告基于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dex, CSIC)模型,构建了年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符号矩阵,覆盖古建艺术、古典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风仙侠、中华美食和人文自然景观六个关键维度,提炼出“年度数字文化十大IP”和七个“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热点”,系统总结了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新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有力参考。

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微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