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要闻
第八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4-12-27    来源:中国外文局
[字体:]

12月25日至26日,第八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传播局局长胡兆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岚作主题发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主任辛峰主持大会开幕式。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涉外工作部门、主要对外新闻单位、各地国际传播中心、国内主要高校等机构的国际传播研究者和实践者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杜占元作开幕致辞

杜占元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方向和要求。他强调,一要守思想引领之正,创话语叙事之新。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引领作用,深入阐释命运与共的价值理念,更好展示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二要守能力建设之正,创赋能升级之新。以研究赋能精准传播,以技术赋能创新传播,以协作赋能协同传播,以融合赋能全媒传播。三要守文明互鉴之正,创美美与共之新。推动文明对话,保护和弘扬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交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参与文明创新,助力各国现代化发展。

郑莉指出,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资源、有能力、更有责任在对外传播中出大力、作贡献。四川牢记领袖嘱托,胸怀国之大者,系统推动对外传播工作,着力探索地方服务国家外宣大局路径,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呼应联动的国际传播品牌矩阵持续壮大。近年来,文旅、教育、新闻等领域对外合作不断深化,科博会、旅博会等国际传播功能持续增强。市、县级国际传播中心相继设立,形成全省机制管总、条抓块统、多元发声的外宣工作格局。

郭卫民作主题发言

郭卫民表示,学习、借鉴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对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运用现代公共关系原理,科学开展国际传播:一是精心策划,注重效果;二是润物无声,久久为功;三是充分阐释,留有余地。他建议,国际传播相关从业人员应该了解、学习和掌握公共关系原理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总结、梳理和运用。

胡兆明作主题发言

胡兆明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对外传播形势是由三大变化相互作用造成的:一是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二是各国政治的重大变化,三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重大变化。他建议,要结合区域国别研究,鼓励更多的人学习小语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语言,加大力度做好对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工作,巩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盘。

胡正荣作主题发言

胡正荣表示,国际传播需要系统性变革。从内部来看,要变革生产机制、传播机制、作用机制和评价体系;从外部来看,要统筹政府、媒体、企业、事业、民间的力量。他建议,要打造有用有效的话语体系,加大国际传播的当代内容供给、价值观供给、共通性供给、民间供给以及经济、政治、社会供给。

陈岚作主题发言

陈岚结合实践工作分享了四点体会:一是渠道出得去;二是内容传得开;三是机制撑得起;四是队伍顶得上。她表示,下一步,川报集团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积极学习借鉴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为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多作贡献。

于运全主持开幕式

于运全表示,本届研讨会将主题定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通过跨界、跨学科的对话,深入研究当前国际传播面临的重大课题,凝聚共识,产出成果,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为研讨会优秀论文及案例代表颁奖

本届研讨会在主论坛之外,设有“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推动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创新发展”等4个分论坛。

围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与会专家认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和叙事体系是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亟需加强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以更有效地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多层次、多维度的叙事方式,不仅要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与价值理念。此外,中国叙事的核心应是与全球受众产生共鸣,讲述中国解决全球问题的智慧和行动力。

围绕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与会专家就其深刻内涵、具体举措等进行了研讨,提出需要努力寻找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的有效方式,提升全球文明倡议的公信力和传播力,为推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围绕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专家建议,要从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文化、治理与建设文化、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五个维度持续深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充分考虑国际受众接受水平,努力营造与域外受众生活密切关联的传播情境,切实回应海外有关黄河文化的具体关切,强化黄河文化与世界其他大河文化的比较研究,加强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交流与思考。

围绕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创新发展,与会代表介绍了各地建设国际传播中心的优势特色、经验做法和问题挑战。大家认为,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大有可为,应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协同协作、技术赋能和人才培养,推动工作开展迈上新台阶。

会议期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24)》核心结论。

研讨会由中国外文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协办,共收到来自全国的240篇论文及国际传播案例,其中,《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上海实践》等9篇论文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案例《借主场外交 展城市形象——天津借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讲好城市故事》获评为最佳案例,143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