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要闻
“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纪念研讨会在福冈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3    来源:中国外文局
[字体:]

10月21日,“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纪念研讨会在日本福冈举办。与会中日嘉宾回顾反思二战惨痛历史,呼吁珍爱和平,探讨如何加强中日合作,在百年变局大背景下,为地区与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做贡献。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余应福、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赵宝钢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会上宣读了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的书面致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视频致辞。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福冈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森山沾一等中日两国政经学界人士、青年学生、媒体代表约120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余应福致辞

余应福强调,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主要建设者和捍卫者,始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日两国作为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共促世界繁荣。

余应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应铭记历史教训,坚守和平信念,共同弘扬正确史观,警惕历史悲剧重演;中日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合作基础深厚。应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开放共赢,运用东方智慧为地区与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稳定性;两国友好的根基在民间,未来在青年。应着力两国青年交流,促民心相通,聚和平力量,为中日关系行稳致远注入不竭动力。

赵宝钢致辞

赵宝钢指出,80年后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不太平,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国际规则秩序遭受严重冲击。某些国家热衷搞“小圈子”,日本国内也有势力挑战“和平宪法”,突破“专守防卫”,制造“假想敌”推动扩军强武。历史警示我们,沉迷阵营对抗、动辄诉诸武力,只会让和平越来越远。

赵宝钢强调,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全球四大倡议,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坚持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以实际行动落实“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共同守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

鸠山由纪夫视频致辞

鸠山由纪夫对日本轻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重要性这一现状表达了担忧。他表示,当下,日本军国主义的演变过程、有关战争的真实记忆正在逐渐被淡忘。日本必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将不再重蹈军国主义覆辙、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首要原则。他认为,日中关系应遵循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和方向,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持续深化经贸交流,巩固两国利益基础;推动人文领域的交流对话,尤其是青少年交流。

于10月17日辞世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去世前几日为研讨会发来书面致辞,继承与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代读致辞。村山富市指出,唯有以谦逊态度反思日本的过去,才能真正维护日本的国家名誉。他强调,构建日中持久友好关系,夯实亚洲和平基石,才是维护并发展日本国家利益的正确路径。

川添绯砂子分享个人经历

中国归国者九州联合会副会长兼事务局长川添绯砂子1939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日本战败后,其父母与胞妹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相继因饥饿、疾病离世,川添绯砂子则在难民收容所中被父亲生前的中国朋友找到并收养,在当地人民政府开办的学校中接受教育,顺利参加工作,上世纪90年代回到日本。“我这辈子经历了九死一生。是中国人民帮助了我,让我多活了80年。我的个人成长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培养。”川添绯砂子感慨道。

毒气岛历史研究所事务局长山内正之回顾了自己二战后数次访华的经历,他表示,应当使日本的孩子们了解日本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残酷性,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以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山内正之1944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当时,他的父亲在“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担任日语教师。日本战败后,一家人历经坎坷,幸而获得中国朋友的帮助,得以勉强谋生,最终登上返回日本的遣返船。 “为什么那些曾遭受日本残酷对待的中国人,会帮助我们一家日本人呢?” 山内正之在研讨会上剖白心声,“后来,我了解到,日本战败后,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实行人道主义政策,指示‘不要憎恨日本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我想,正是这种人道主义政策和中国人民的温暖之心,才让我们得以平安返日。”

“正视历史,共筑和平”座谈会

本次研讨会还举办了两场座谈,11名长期关注中日关系与地方交流的两国专家学者、媒体人与青年代表,围绕“正视历史,共筑和平”“增进理解,面向未来”两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理事孙崎享在座谈会上回顾了二战末期以来相关国家间达成的历史共识。他强调,在国际形势动荡起伏的当下,更要重温这些共识中的要义,努力致力于和平事业。

中归联和平纪念馆理事石田隆至认为,二战后,日本一味强调 “战争是邪恶、悲惨的”,实则是把责任转嫁给战争这一概念本身。一边主张否定战争的“抽象的和平”,一边却对发动侵略战争者的责任视而不见,这种行为本身就自相矛盾。他强调,如果无视“侵略”这一大前提与战时双方力量“压倒性的不均衡”,就无法找出真正威胁和平的敌人。

Terra Nexus公司首席执行官田代秀敏从经济学视角,回顾了日本得益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中国入世、减少日本经济衰退风险的历史案例,指出日本应正视日中经济关系历史,通过深化合作规避经济风险、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制。

原航空自卫官、自由撰稿人小西诚指出,当下,“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这类历史修正主义观点正在日本国内不断蔓延,原因之一是日本对太平洋战争中自身所负“加害责任”的轻视。如今,日本亟需重温《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之要义,以切实行动维护地区和平。

自由撰稿人、前NHK主播木村知义从长期关注中国与亚洲的日本媒体人视角,指出在思考日中两国未来时,日本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日本长期以来以“西欧化”速度作为现代化衡量尺度的观念。

“增进理解,面向未来”座谈会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隋笑飞介绍了中国“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发展成果。他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和重大责任。

日本记者野中大树分享了自己在杭州考察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历,他表示,中国科技企业供应链的自给率和年轻创业者对研发的热情令人印象深刻。“真心希望日本的创业家们能有机会与中国的年轻创业者多多交流。这不仅可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帮助,更能让他们意识到:企业上市并非终点,只有研发出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的技术和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世济民。”

“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获奖者小池优美子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结缘的经历,表示在求学、访华过程中认识的中国老师和中国朋友给予了自己莫大的温暖,自己因此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如果更多日本年轻人能像我一样,亲自到中国看一看,一定会改变对中国的印象。希望日中青年携手,共建美好未来。”小池优美子呼吁道。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主办,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福冈县日中友好协会、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支持。